人到中年,學會偷這3種「懶」,福氣自來

我说你听就好 2021/08/23 檢舉 我要評論

人到中年不如狗。每天都在團團轉,不是為了自己衣食無憂,而是為家庭撐起一片藍天。累了不敢歇息,苦了不敢叫苦,痛了自己扛。

俗話說:「懶人有懶福。」也許,這就是無為而治的大道理。人到中年,偷這三種「懶」,福氣自來。

01

閒事天天有,懶得去管。

民間有句諺語:「事不幹己莫出頭。」你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事情,要是你都要管一管,那麼你就會累得氣喘吁吁。

比方說,在單位上,任何一項工作,你都要親力親為,或者要摻和一下,你就會有做不完的事情。要是事情搞砸了,你就是費力不討好。

在職場上,要懂得「各司其職」,別把所有的事情,都往自己身上攬。做好分內的事情,然後力所能及地幫助同事。

在生活中,鄰里之間、親戚之間、家人之間、朋友之間,都有說不清的閒事。今天東家丟了狗,明天西家要辦酒席,沒有一天消停。你都要管一管,那麼你每天都會被這樣的人際交往所累。

古道熱腸,固然是好事。但是過分熱心,不僅耽誤很多時間,還會被別人糾纏不清。

人到中年,做事要把握分寸:和自己家有關的事情要管,如果一時半會沒有結果,那就暫時放下,等一等,以後再管;

和自己家無關的事情,大部分不要管,除非別人的行為,危害了公共利益,需要有人伸張正義;遠方的事情 不要管,你是鞭長莫及的;

雞毛蒜皮的事情,不要管,好壞都沒有關係;別人說的閒言碎語,不要管,都是別人嘴裡的破事,越在乎,越難受。

管的事情越少,空餘時間越多。充分利用空餘時間,多讀書,多陪伴家人,生活會更加幸福。

02

煩惱常常在,懶得去想。

網上有這樣一句話:「想多了,是病;想開了,是福。」

事實上,很多事情,是想不開的,如果能夠想開,就真正放下了。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開的人,那是智慧無窮的人。

連一國之君,都有煩惱,更何況是庶民?作為普通人,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開,而是不去想,抱著一種「任由事情發展」的態度。

煩惱天天有,不撿自然無。解除煩惱,需要學會傾訴,把自己內心的想法,說出來;需要獨處,理清頭緒,分清做事的輕重緩急,別糾纏爛人爛事,別過分擔心未來;需要有順其自然的心態,而不是強求得到什麼。

人到中年,要想的事情很多。孩子上學,父母養老治病,家裡買車買房,職場上下,都要自己去思考。如果每天都想著這些事情,估計腦袋都會嗡嗡響。

學會懶得去想,不管想得開,還是想不開,都慢慢來,把握當下的機遇,狠狠賺錢,煩惱自然就少了。

心煩意亂是禍,心安才是福。

03

人人都有嘴,懶得去說。

不幹己事不張口,一問搖頭三不知。和自己無關的事情,你不需要去說,哪怕你知道得一清二楚,也不要介入。

和自己有關的事情,你也是點到為止,別喋喋不休。比方說,別人造謠傷害你,你越說,別人越覺得你很在乎,反而會進一步傷害你。「一切謠言止於智者」,你不說,謠言反而不攻自破。

很多解釋,都是多餘的;很多吵鬧是無聊的;很多爭執是沒有意義的;很多閒話是廢話;很多社交是浪費時間的。

對於家庭瑣事,你不要去說,在家人面前低頭,維護了家庭和諧,你反而很聰明;對於別人的事情,你不要說,言多必失;工作中,沉默是金,埋頭苦幹,比誇誇其談好一百倍。

有人說:「我們用一年時間學會說話,卻要用一輩子時間學會閉嘴。」慎言,是一種很高的智慧,也是一個人的教養。

人到中年,苦不堪言,別讓你的「勤快」,變成了苦上加苦。學會偷懶,得失看淡,心中無事,身上無病,就是福氣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