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;人老了就要靜享歲月的安寧,坦然地渡過餘生歲月,靜待生命的歸期,能有心靈的寧靜安詳,就是有福之人。
人老了,就要有老人的樣子,守住做人的本分和道德,無論說話和做人都有長者的風范,符合自己的年齡和身份,不要做出有失道德和尊嚴的事情,令人大跌眼鏡,晚節不保,兒女也跟著受恥辱。
當生命老去,就要把一切都看淡,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,越活越豁達,越活越通透;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經之路,那些所有年輕時的理想野心和欲望,都要放下,人的煩惱和痛苦來自欲求不滿,來自不甘心,當你老了,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你了,得不到的不要了,曾經的失敗失意就不要耿耿於懷了,過好當下的每一天,就是對生命的尊重。
一天得失看黃昏,一生成敗看晚節,人老了最怕不消停,甚至弄出一些麼蛾子,讓生命最後的時光蒙上陰影,人老了,這四件荒唐事近不得,一件也不要去做,否則就會晚節不保!
一、不貪意外之財。
孔子曰: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誠為人生的至理名言和經驗之談。
人生很奇怪,有許多人年輕時不在乎金錢,到老了卻變得貪婪吝嗇,害怕失去自己的財富利益,甚至為了蠅頭小利而去斤斤計較,所以老年人一定要「戒之在得」,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的生活,看淡名利。所謂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到老了不要變成守財奴,一毛不拔,更不要為了利益去爭去奪。
君子愛財取之有道,人老了更要明白這個道理,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金錢財富,就不要動心,更不要「見財起義」,錢財說到底都是身外之外,多了有時候還是災禍之源,惹來羡慕嫉妒恨,甚至引來賊盜之事。
人老了,更要懂得清清白白做人,不貪意外之財,如果見財起義,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了,一旦東窗事發,一生的清白就會毀於一旦,晚節不保。
二、不近風月情色。
人老了要有自知之明,無論你有多少錢,都是老頭老太太,不要還以為自己很有魅力,能吸引陌生的異性男女,親近你的異性,難保不是看上了你的錢,如果你沒有錢,也許別人不會看你一眼,所以做人要本分,不要與別的異性曖昧不清,更不要以為會有第二春,以為遇見了愛情,如果不理智,到最後往往會落得人財兩空的結局,貽笑大方。
人老了,更要節制自己的欲望,自古情色最迷人,如果你老了對情色還有非分之想,甚至靠近風月場所,被誘惑,被引誘,不能自持,嫖娼賣淫,就會喪身失命,晚節不保。
有許多老年人,身體好,閑著無事,有時候難免會欲望蠢蠢欲動,一旦做出苟且之事,不但自己會錢財盡失,染上難以啟齒的性病,還會要面對世俗的審判和兒女的譴責,活在恥辱的心理中,難以自拔。
三、不做失德之事。
人老了做人做事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,遵守約定俗成的道德,如果做出了令人側目的事情,破壞了公共秩序道德,就會被人說成壞人變老了,晚節不保。
就像最近網上熱議的「廣場舞老人故意絆倒騎車兒童」的視訊,引來人們對「失德」的老人的討伐和譴責,這則視訊一出,線民紛紛怒斥:「這老人可真壞」:「這要是您孫子,您還絆倒他嗎?」;「這個動作,給小朋友留下一生的陰影」……更多的網友發了同一句評論:「壞人變老了」!
一個老年人的行為,往往會被和道德聯繫在一起,也左右了社會的道德和風氣,從老人倒了到底扶不扶,到公車上到底給不給老人讓座,人們都對老年人的「失德」行為,深懷恐懼,一句「壞人變老了」,也會讓一個老人晚節不保。
四、不要為老不尊。
人老了不是毛病,作妖作威瞎折騰,弄得兒女討厭,遭人嫌棄,讓家庭生活不安寧,才是自己的罪過和錯誤,讓別人側目而視,議論紛紛,晚節不保。
有的老年人,退休了安頓日子不過,不為兒女考慮,只想著自己怎樣享福,旅遊養生,燒香拜佛,迷信保健品,甚至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,把退休金和積蓄為了投資,全打了水漂,整天瞎折騰,還要拖累兒女給自己處理後事,這些行為本沒有錯,但要有自知之明,要適可而止,不要拖累兒女的生活,才不會惹來是非和嫌棄。
有的老年人,以老賣老,行為荒唐,輸得精光,自己把自己做得不被別人當人看,這都是為老不尊,晚節不保的表現。
人老了,就要珍惜自己的餘生歲月,過好每一天,即使不能夠為別人帶來什麼,也要守住自己的本分和做人的底線,不打擾別人,不給別人添麻煩,更不要給別人添堵,更不要讓別人罵「壞人變老了」,晚節不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