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一晃就是一輩子,漸漸就成了別人口中的老年人。
想想自己一眨眼,就要邁入老年的隊伍了,內心便不由得黯然神傷,感歎時光太匆匆。
當你還沒有認真享受過生活,人生就已經過半了。在你人生的後半場一定要懂得給自己留後路,而不要讓自己的晚年淒涼孤苦。
很多人過了五十歲還在到處操心,其實這些都是沒必要的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五十歲以後的日子,要為自己而活了。
時光易逝,歲月匆匆,昨天已漸行漸遠,唯有今天是看得見,摸得著的。過了50歲,我有三句忠告與大家分享,若堅持可免晚景淒涼。
一、如果沒有那個懂你的人,那你要學會懂自己
有位著名的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一個人在這一生中遇到性,遇到愛都不是最難得的,難得的是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人。」
但是命運不是總是把幸運降臨到你的身邊,當你遇不到那個特別懂你的人的時候。你要做的不是自暴自棄,怨聲載道的感歎命運的不公,而是要懂得把握生活的主動權,學會自己懂自己,你就會發現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之前看過一個韓劇《請回答1988》,裡面的德善總是在等待別人來愛自己,懂自己,可是她等來的不是善宇的表白,也不是正煥的愛慕,而是滿滿的失望,當她以為自己沒有人愛,沒有人關心的時候。娃娃魚的一句話點醒了她,「與其等待別人來懂自己,不如自己學會懂自己。」
人只有懂得自愛,才能夠過得舒心,人生路漫漫,那個陪伴自己走過最長歲月的人不是別人,正是自己。所以學會懂自己,學會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二 養兒不為防老,懂得為自己留一定的保障
中年時期的男女多半都為人父母了,大半輩子都是在為子女操勞,還有很多人抱著「養兒防老」的傳統觀念,準備將自己的後半生完全的託付在兒女的身上。
殊不知,兒女成家立業了以後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,很多時候無法顧及到父母的感受。有些兒女對待父母能夠盡心盡力的贍養關心是因為他們有孝心。
但是真的要遇到那些不為父母著想,只顧及自己日子的兒女,那麼自己若沒有點積蓄作為晚年生活的保障,只會過得淒苦不堪。
所以作為一個成熟而聰明的中年人,應該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。無論兒女孝順與否,帶著一顆不為他們添麻煩的心,能夠自給自足,不僅是對子女最大的愛,也是對自己的負責任的態度。
世界上有些付出是不必非要計較回報的。如果太過於計較結果,發現現實和預期的差距太大,只會徒增失望,所以學會抱著一個平和的心態,看淡結果,遵從內心是才會明智之舉。
三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多去愛護家人
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,到了中年階段會有很多更年期的症狀,尤其是脾氣會變得非常的暴躁。
看什麼都感覺不順眼,做什麼事情也都覺得不順心,仿佛自己得了某種病症,但是自己依然身體健康,並未抱恙,其實這種負面情緒更多的是一種心病。
中年是人生階段的一個過渡期,自己的情緒需要自己來疏導,不要輕易的把脾氣都撒在愛人和孩子的身上,讓家人唯恐避之不及。
學會轉移注意力,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慢慢的充實自己的生活,你會發現那些煩惱漸漸的也會離你遠去了。
眼前的幸福快樂才是最要緊的,家是自己溫暖的港灣,家人更是值得愛護和珍惜的至寶。
人生其實很短暫,付出和回報都是成正比的,有的時候要學會把目光放得長遠一點。在人生的前半期學會懂自己,愛自己,愛家人才更容易在人生的後半期收穫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