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勃在《滕王閣序》裡說:「窮且益堅,不墜青雲之志」。人再窮,心別窮。要不甘於貧窮,努力爭上流,求上進。
窮一陣子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們「窮慣了」接受了低配的人生,從此再也沒有任何奮鬥的動力!
貧窮的人,就有貧窮相。貧是沒有福德,窮就是沒有智慧。沒有福德,怎麼能富貴呢。人窮不能志短,三窮三富過到老,別讓他人隨意看扁。
說到底,物質水準,決定一個人的行為習慣。心理學家:越是貧窮的人,越有這三個壞習慣。
如果不改掉這種陋習,很難走遠;在生活上,隨隨便便三餐,碌碌無為,得過且過,垮掉的是身體和意志。
1、精於算計,喜歡斤斤計較。
環境造就性格,人在一種環境下生活久了,就會養成一些固有的習慣。
當一個人過慣了窮苦的日子,那麼就會懂得金錢的來之不易,因此在花錢消費時,會表現得斤斤計較。
這種性格的人,非常計較個人得失,總怕自己吃虧,最愛占小便宜。當和別人有利益之爭時,要讓他占一點便宜,他的內心才能平衡。
大多數喜歡斤斤計較的人,這一生往往都過得不好。因此,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總是喜歡占小便宜,那麼這樣的人一定是窮慣了。
2、眼光短淺,沒有大格局。
貧窮不可怕,一個人目光短淺,才是最可怕的。
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,慢慢滲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,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面貌。我們可以窮,但不可以窮慣了,不去改變,那樣的人生就會成為一灘爛泥。
窮慣了的人,之所以沒有大的出息,就是因為窮了,就連思路都沒有了。他們安於現狀,得過且過,不喜歡生活出現變化,不敢嘗試新事物。
生活富裕的人往往格局大,眼光看得比較長遠,不會被眼前小利所迷惑。越窮的人,越不努力,思維模式不改變,人生永遠就是沒有格局。
3、自卑消極,缺乏自信。
人不怕窮,就怕志短,如果有志氣,就不會窮到底。
有些人就因為自己窮,總覺得矮人一頭,有嚴重的自卑心理。經常妄自菲薄,比較自卑,性格比較懦弱,做事縮手縮腳。
有錢的人,大多比較自信不自卑,不消極,不糾結,不放棄,勇敢地面對人生一道道關卡,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強大。
人們常說:自助者天助。一個人只要相信並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,自立自強,便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。
寄語:做人,千萬不要心窮。
薩克斯說:「世間大部分的貧窮,都是一種病態,是不良生活、不良環境、不良思想的結果。
一個人貧窮最可怕的地方,不是現在讓你生活多麼難堪,而是讓你漸漸習慣了貧窮,變得毫無鬥志。
當一個人真的窮慣了,那就是最大的悲哀。他自己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窮,滿足於現狀,不想著怎樣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。
房子靠柱子撐,人靠志氣活,志氣,是做人的第一步,是支撐所有的關鍵。志氣是一個人的脊樑,有志氣才有脊樑。
雖不高貴,但絕不卑微,雖不富裕,但卻不乞求。
窮不長腳,富不紮根。自己要爭氣,別人才會看得起你!靠自己努力,闖出一片天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