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那麼委屈自己去合群,其實真的沒必要。
獨處,是內心的一種淡定,是一種生活方式。那些「不合群」的人,都有他的特別之處。
正如周國平所說:「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,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,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。」
有些人整天混在朋友之間,反而沒什麼能力。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是走向優秀的開始,他們從不盲目的去合群。
所以,有的時候不妨讓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,成長自己完善自我,更好地吸引優質的人脈,融入更優質的圈子。
「你若盛開,胡蝶自來」。合群往往是一群人的狂歡,而成長更需要的是一個人的孤單。人越是喜歡獨處,就越有三個福報,餘生會越來越順。
獨處,會讓人變得強大。
刻意地去合群,往往是因為內心還不夠強大。
敢于獨處的人,往往內心更強大,很有主見,對自己充滿自信,他不會想著去融入別人的氛圍。
一個喜歡獨處的人,往往會比合群的人心智更堅強,正是因為他們懂得利用時間來審視自己,所以才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成熟,也不容易被一些小事撂倒。
一個特立獨行、喜歡獨來獨往的人,都是非常的獨立自主,無論是自己的生活還是事業,他們在精神上都會讓自己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。
獨處,能讓人看清自己。
《獨處的藝術》中說,獨處是一種深刻的成長。
越是喜歡獨處的人,他們會更加懂得自己內心的需求,也正因為對自己有清新的認識,才能執著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。
因為人只有和自己相處的時候,才能認識自己,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。而盲目的合群跟風,之會讓自己陷入迷茫和倒退,對自己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,只會讓自己倒退。
心理學家安東尼·斯托爾曾經講到:「過度陷入人際關係,反而會讓我們與自我日漸產生隔膜。」
那些看似合群的人,內心都是浮躁不安的,因為害怕自己面對人生,所以平時總是非常焦慮。
獨處,可以讓人遠離垃圾社交。
獨處的時光,可以心無旁騖地為自己充電,補充能量。
雖然這樣的獨處,會顯得他們很不合群,但是只有這樣,才能拓寬前進的道路。
喜歡獨處的人不合群,並不是因為孤僻,只是因為他們早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所以才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。
有些人成天不知疲倦地混跡于各種社交,人云亦云,沒有自己的想法,這樣的人往往很難出人頭地。其實有這個時間,還不如多在獨處中為自己增值。
一個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,往往都是特立獨行的,他們選擇不合群,是因為心裡知道和這群人繼續交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。
寄語:不要為了合群,強迫自己加入不屬于自己的圈子。
古人雲,窮則獨善其身,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不斷學習,才能有可能成為優秀的人。
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,人要分清楚什麼群值得合,什麼群該學會拒絕去合。一個喜歡獨處的人,會有三種福報,人生也會越來越順。
如今年歲越長,越不喜歡去湊熱鬧,漸漸發現,獨處其實也不錯,而且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。
一個人並不是不愛交朋友,而是要去選擇交一些對自己生活有積極影響的朋友,當我們的意識與其他群體處于格格不入的時候,獨處是最好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你想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,不要一味天天去迎合別人,反而有時候讓自己有一些獨處的空間,讓我們的人生越走越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