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過越順的人,懂得這三種處事方式

我说你听就好 2021/08/21 檢舉 我要評論

《擺渡人》裡寫道 :「時間一直向前走,沒有盡頭,只有路口,擺渡人,渡的是你,留下的是我,上岸的人各奔東西,完結每一段不得不完結的關係。」

人生,山一程,水一程,兜兜轉轉又一程。你不懂得愛惜自己,那麼所有的時光,都會弄丟。

活得好不好,不是錢多不多,也不是房子大不大,而是心情好不好。順心的人,一輩子都順,即便是逆流而上,也是愜意的。

越過越順的人,往往懂得這三種處事方式。 既然世界無法改變,那就改變自己。

01

別管煩惱多少,不聞不問就好。

《新唐書》裡寫道:「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」這個世界本來很太平,只是你智慧不夠,看不透,因此天天煩惱不休。

聰明的人,懂得「不聞不問」,不把煩惱往自己身上引,自然就沒煩沒惱了。 別人的事情,既然和自己無關,那就不聞不問。

比方說,在上班的時候,有同事在吵架,他們吵架的內容,是他們兩個人合作的事情。如果你摻和了,那麼你就是「中間人」了,不管你為誰開脫,都會得罪其中一方。

再說了,你不知道他們合作的細節,你怎麼能夠說得清呢?評理,首先要知理。

萬一吵架的兩個人,突然握手言和了。你這個中間人,豈不是「兩面不是人」?真的好難堪啊。

如果別人的事情,根本就沒有牽涉到你,你說一句,都是多餘的。捲入任何人的是是非非,都不是好事。

親戚朋友的事情,如果不是很嚴重,那就「不聞不問」。

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」,這是古訓。其實,親戚朋友的福氣,各有千秋,你不要太在意了。他們找你訴苦,你認真聽著就好了,不要隨意評價。

很多婆婆媽媽的事情,都是無傷大雅的,你不要去管,樂得清閒。

自己的事情,如果是可做可不做,那就不聞不問,採取「聽之任之」的態度。

「做得多,錯得多」,做人簡簡單單,做事輕輕鬆松,就是最好的活法。讓你感覺很累的事情,你都要梳理一番,舍去一些「盤根錯節」的東西,簡單就是福氣。

「不聞不問」是一種處事的方法,簡單來說,就是「少管閒事養精神」,管的事情越少,心情越好。

02

失去的一切,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。

得失是人生常事。你如果一定要把失去的東西,找回來,你多半會失望的。

比方說,你昨天工作很忙,一不留神就把資料弄丟了。你想盡一切辦法去找,也沒有找到。於是乎,你不甘心,到處找人幫忙,還沿著昨天走過的路,重新走一遍。

事實上,你重新做一份資料,恐怕也不需要那麼長時間,並且更加靠譜一些。

「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意插柳柳成蔭」,真正屬於你的東西,往往不是刻意追求的東西,而是順其自然得到的東西。

心態好的人,不會計較得失,而是珍惜當下的時間,把握人生的緣分。 冥冥之中,一個人的「得失」是趨向平衡的。

人生的得失,就像一陣風。你伸手去抓住一陣風,似乎是不可能的。就是用袋子裝住一陣風,也是徒勞的,因為過一段時間,袋子會變成乾癟的樣子,風會悄無聲息地溜走。

小時候,我們努力把氣球吹起來,然後用繩子紮起來,可是氣球不會是永恆的,總有一天會消失。

最好的辦法,就是用手撫摸身邊的風。一陣風過去了,還會有下一陣風,循環往復,永不停歇。這才是真正的得到吧。

03

「心若不動,風又奈何」,心靜自然涼。

《老子》有言:「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」

禍福是不會單行的,即便是禍事不斷的時候,你也不要慌張。 靜下心來,禍事過去得更快一些。你心慌意亂,禍事就一直不斷。

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。慢慢來,你不急,那麼別人對你也無計可施。很多事情,緩一緩,結局就不一樣了,甚至是不去做,也會有好的結局。

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,人生路線也不一樣,你不必強求別人與你同行,也不要指望有人懂你。唯有學會獨處,把心態放平,把姿態降低,就真正「心定」了。

煩惱從心生,也需要從心滅。你對身邊的人和事情,看得越通透,你越覺得「無所謂」。

04

結束語。

當你不順的時候,往往就像走進了死胡同,前面沒有路,也沒有門,連窗戶都沒有。可是你卻很想知道胡同那邊的情況。

假如你有「透視眼」,一眼就看透了死胡同的另一邊有什麼,你往往就不想去管了。

山那邊還是山,連綿起伏,你是看不完的,也無需都看完。世事無常,不必驚慌。

如果你想念一個人,那麼就努力對他好,即便他沒有感覺到,也沒有關係,彼此不欠。

如果你想做一件事,就努力做好,即便結局不盡人意,也沒有關係,問心無愧。

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,冥冥之中都有定數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