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一家人,不進一家門。 有的女人,喜歡把婆家當成自己家,到頭來,才發現,自己始終是個「外人」。
婆婆把媳婦當成女兒養,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,而是極少。
古話說:「樹大會分丫,家大要分家。」結婚之後,媳婦和婆婆一定要保持距離,否則就是一場災難。
01
婆媳交往過於頻繁,家庭矛盾會增加,還容易導致婚姻不和。
電視劇《虎爸貓媽》裡,畢勝男結婚之後,婆婆經常插手兒子的家務事,尤其是在孫女的教育問題上,提出了無數的建議,也有很多的偏袒舉措。
畢勝男想把孩子培養好,免不了要有「逼迫」的措施。
在生活觀念上,婆婆很要面子,凡事都要講究;畢勝男比較隨意,平時比較節儉。
種種跡象表明,婆婆從來沒有接納過畢勝男,並且兩個人的三觀不合。
婆媳爭吵的時候,畢勝男的丈夫羅素,多半是維護母親這一邊的利益,從而導致夫妻之間的關係,雞飛狗跳。
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:妻子和母親同時落水,應該先救誰?
無厘頭的事情,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。如果沒有好的答案,那麼最好的做法,就是阻止事情的發生。
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。婆媳天天相處,這本「經書」最難念。
女人,要明白,婚姻是純粹的,容不下一粒沙子。婆婆雖然是家裡人,但是親情和愛情,是有區別的。 丈夫可以「愛屋及烏」,容納你的一切,包括你的臭毛病,壞習慣,也會遷就你;婆婆則不然,她不能像愛兒子一樣,愛媳婦。
從某種角度來說,婆婆年紀大了,有「老頑固」的嫌疑。她的脾氣性格,已經定型了。媳婦想要和婆婆友好相處,只能委屈自己,長期的委屈,就會爆發,一發不可收拾。
02
婆媳交往太頻繁了,容易出現「人比人,氣死人」的問題,在婆婆眼裡,好媳婦都在別人家。
俗話說:「十個手指不一樣長。」很多家庭裡,有兄弟姐妹好幾個。媳婦也不止一個。
如果沒有親兄弟,堂兄弟總是有的。一個大家庭裡,兒媳婦也分三六九等。賺錢能力差,長得很一般,沒有能力管家,孩子學習成績不好,都會變成「比較」的因素。
比方說,大媳婦在大企業上班,月薪過萬,還買了大房子;小媳婦在小企業打工,月薪兩三千,還常常要婆婆接濟,才能過日子。這樣一來,婆婆就心理失衡了。
還比方說,媳婦喜歡睡懶覺,隔壁鄰居家的女人,卻非常勤快,每天早晨去跑步、買菜。婆婆看到這樣的情況,對媳婦的臉色,就會越來越差,一開口就說,看看隔壁某個人,比你強多了。
女人,你和誰比,都沒有優勢,因為婆婆早就把你看扁了。
其實,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優勢,也有自己的理想方向,只是旁人把她的優點掩蓋了,放大了她的缺點。正所謂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」
如果婆婆很少和媳婦交流,那麼婆婆就變成了旁觀者,她才能發現媳婦的好,不屑於和別人比較。
03
婆媳交往太頻繁了,會導致兄弟姐妹「心生嫉妒」,擔心家財被獨吞。
有一段時間,我的母親把外婆接到家裡,住了兩個多月。
當母親把外婆送回家的時候,小舅舅臉色非常難看,對外婆就說:「是不是把家裡的銀子,帶過去了?」
母親很吃驚,沒想到事情的結局,會如此糟糕。
婆婆長期在某個媳婦家,那麼其他的媳婦、女兒、女婿等,就會心生狐疑,認為這個媳婦得了不少好處,把婆婆身上的錢財,都掏空了。
即便是婆婆年紀很大了,走不動了,也要兄弟姐妹在一起商議,看如何處理,媳婦不要插手。
俗話說:「肥水不流外人田。」
家裡人,有意無意就把媳婦當成了「外人」,最怕媳婦得了好處,還把錢財送給了娘家人。要是半路夫妻,這樣的「認為」,就更加嚴重,媳婦就像「賊人」一樣。
04
要懂得,距離產生美。
在婚姻裡,媳婦和婆婆,應該是親戚關係,遇到矛盾,要用親戚交往的方法來處理。
你敬我一尺,我會敬你一丈;你對我不冷不熱,我不會給你笑臉。人與人交往,是相互的。
再則,婆媳距離的確定,還要了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,遇到一群嫉妒、小氣、沒有人情味的家人,婆媳走得越近,大家庭的矛盾越多,挑撥是非的人越多。
作為媳婦,別把婆婆當成媽,娘家的父母才是最好的靠山。婆家的任何事情,應該讓丈夫沖在前面。媳婦躲在後背,少說話。否則,你越使勁,越是自討沒趣。
作為婆婆,應該懂得「兒孫自有兒孫福」。兒子成家後,小家庭的事情,就別去管了。如果你心疼兒子,那就儘管付出,別貪圖回報,多給媳婦好臉色。
俗話說:「眾口難調。」想讓婆婆和媳婦都滿意,這樣的家庭,幾乎沒有。保持距離,不頻繁交往,雞毛蒜皮的事情,眼不見為淨。